讀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有感
項羽從小便有大志向,從他見秦始皇經過吳中時所說的:“彼可取而代也?!本涂梢娨话?。至于他殺殷守通,我猜測他是為了糾集其部下好就中起事,響應反秦大勢。他叔侄二人為了壯大自己,立熊心為楚懷王,無非就是借尸還魂。
宋義這人有些自負自私,自認為才智過人,且讓兒子到齊國為相。秦趙交兵卻坐壁上觀,大宴賓客。因此惱了士卒及項羽,他們怕秦國擊敗趙國后,日益強大而難攻,白白坐失良機,轉而對自身不利。項羽因此殺了他取而代之,又心狠手辣地殺了他的兒子宋襄。項羽勇武過人,破釜沉舟擊敗了秦軍。
最終各路起義軍滅亡了秦國,劉邦率先入關,屯軍霸上,加上小人曹無傷告發其主劉邦的想法。項羽聽后大為惱怒,準備痛擊劉邦軍隊。項伯告知張良情況后,本打算讓他離開,張良卻要與劉邦同生共死。劉邦出于自保只好編造謊言,禮待項伯并與他結為兒女親家。讓他將編好的說詞告知項羽。項羽此時缺少決斷,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。并說出是曹無傷前來告發。他或許從心底便瞧不起賣主求榮的人,以至曹無傷最終死于劉邦之手。
項羽入關后殺了秦王子嬰,自號霸王,尊楚懷王為義帝。分封諸侯,將親近之人重重封賞,有失公正。但我覺得他這樣做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慮,好架空楚懷王,加重自身權勢。即使他做到公平公正,但諸候難保有二心,以至自相攻伐。
項羽放棄關中,而到楚國故地,這是他缺少遠見。他攻克城池往往屠戮一番,殺楚懷王秦子嬰,及宋義父子是他殘暴的表現。分封諸侯任人為親,身邊的智者范增都被陳平的反間計給弄走,這是他不會用人的表現。我覺得他主要敗在不會用人,缺乏遠見,和殘暴上。那時天下紛爭多年,人人渴望和平,不想驅走一只狼,迎來一只虎。他的作風只是讓人畏服而不是心服,所以判者極多,導致最終失敗。他死前仍為自己開脫,不肯渡江,這是他驕傲的一面。
讀完這章后讓我感覺人就得有志向,不能任人為親,要懂得識人用人。該狠就狠,該詐就得詐,但要懂得審時度勢,高瞻遠矚。切莫過于做小人行徑。不能一味的剛,也不能一味的柔。必要時可以至死地而后生。做人要公平公正,不能憑自身喜好對待別人。也不能過于自私驕傲。